LBRY Block Explorer

LBRY Claims • 坐高鐵遇到躺平的中年大叔

d82c30b9df68adbc7c98d05b40b608615a3d193a

Published By
Created On
11 Mar 2021 06:51:10 UTC
Transaction ID
Cost
Safe for Work
Free
Yes
坐高鐵遇到躺平的中年大叔 #Shorts
台灣高鐵,全名台灣高速鐵路,通稱高鐵、台灣新幹線,是臺灣的高速鐵路系統,全線縱貫臺灣人口密集的西部地區,路線全長349.5公里,最高營運時速300公里,連結臺灣南北成為一日生活圈,往返臺北市到高雄市間最快只需105分鐘,並連結桃園市、臺中市、臺南市等都會區。於2007年1月5日通車,成為臺灣西部重要的長途運輸工具之一,亦為臺灣鐵路運輸工業指標。在2019年,南北雙向每日共有130至162班次,平均日載客量達184,000人次,週末與連續假期則有每天300,000人次的水準。目前單日運量最高紀錄為318,000人,落在2019年9月15日。

台灣高鐵是台灣第一個採用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(BOT模式)的公共工程,建設成本約4,500億新台幣(約145億美元)。興建與營運的工作由台灣高鐵公司負責,特許期限自1998年至2067年,為期70年,期限過後無償交還中華民國政府經營,中華民國交通部則需於2065年,將接續營運的機構通知台灣高鐵公司。管理高鐵事務的政府機關為交通部鐵道局(原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),也是早期進行初步規劃的機構,目前則負責高鐵的興建、營運監督及高鐵站區聯外捷運的興建計畫工作。

臺灣興建高速鐵路的構想始於1974年之「發展建築超級鐵路專題研究」,但因當時中山高速公路甫竣工通車,因此政府方面未積極續予推動興建高速鐵路。之後有鑑於台灣西部日益增加的城際運輸需求,中華民國交通部於1987年辦理「台灣西部走廊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」,1990年奉行政院核定「台灣南北高速鐵路建設計畫」,台灣高速鐵路的籌建進入執行階段。當時規劃於6年內完成,但是由於經費來源及採用的系統規格等前置作業的時間過長,使得興建工程遲至1999年才正式啟動,而辦理方式也由原本的政府逐年編列預算改為民間投資參與。

1999年動工後原本預定於2005年10月31日完工通車,但由於機電、號誌工程與試車進度大幅落後,通車時程因此延後一年。2006年10月時又因獨立驗證報告未能及時完成而再次延後,直到交通部於12月24日核准其通車。2007年1月5日通車並進行試營運,2月1日開始正式營運,營運區間為板橋站-左營站;臺北站-板橋站路段因工程延誤,於2007年3月2日才正式納入營運區間。2016年7月1日南港站-臺北站路段正式納入營運區間,象徵高鐵全線開業。

高鐵的競爭也造成台灣西部其他運具的班次減少,其中以航空受影響最大,臺北至高雄間曾有一定規模的北高航線定期�
...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JkuhcETnFg
Author
Content Type
Unspecified
video/mp4
Language
Open in LBRY

More from the publisher

Controlling
VIDEO
Controlling
VIDEO
Controlling
VIDEO
Controlling
VIDEO
Controlling
VIDEO
【EP
VIDEO
HANNI
Controlling
VIDEO
Controlling
VIDEO
Controlling
VIDEO